新加坡旅游必须去的地方?

日期: 栏目:博物馆 浏览:0 评论:0

一、新加坡旅游必须去的地方?

鱼尾狮公园在新加坡河河口的海宾大道上,有一座喷水的狮城标志,白色的狮头鱼身像,高达8公尺,乃新加坡的国徽。

裕廊飞禽公园占地20公顷,位于裕廊山西面的山腰,是世界上最大的飞禽饲养场。在广大的公园内,至少有300种鸟类,及3000只以上的禽鸟在此栖息,另外还有一个世界唯一的猛禽区,所谓的猛禽就是老鹰、枭等,至少有1500只以上。当鸟儿在园内自在散步、飞翔时,可以观察到它们的自然生态,并欣赏鸟类的自然舞台表演。

新加坡海底世界又名范克夫水族馆,这在亚洲是首屈一指,规模最大的海底世界。

国家博物馆、美术馆,新加坡博物馆的一楼,有一个角落陈列着介绍新加坡历史的模型,在各个时代旁,附有说明注解。二楼是展示胡文虎翡翠收藏品的“Hau Par ——Collection”,这些展览品是从胡文虎“翡翠之家”移来的。美术馆内的作品,大多以新加坡的艺术家为主。而且以油画居多。

牛车水——唐人街,位于新加坡河河畔南面的牛车水居住了中国南方移民的后代,他们大部分是福建人,广东人,海南人以及客家人等。这里已成为一个古老华人社会的缩影,可听到地道的方言,尝到纯正的风味食品,买到传统的唐人日用品。

土生华人坊在乌节路的中心区,有一个殖民式建筑的商店街,里面有餐厅及商店。2楼有许多马来及中国式的家具以及家具展示博物馆。

亚洲文化现场表演,这个秀主要是表演中国、马来、印度各民族的传统歌舞,虽然只有短短的35分钟,但却能将亚洲各国的基本舞蹈文化展现出来。您将会被多姿多彩的民俗文艺表演和亚洲民俗音乐深深吸引,千万别错过这精彩绝伦的亚洲文化表演。

虎豹别墅以前是虎标万金油公园,如今改为新加坡主题公园,比先前的规模大五倍,可容纳500人的「东方精神剧场」,以多媒体设备呈现中国文化、传统习俗的多元与丰富性。喜欢冒险的旅客不妨试试「激流秘境」之旅,其他受欢迎的设施有:「中国神话传奇」的木舟探险、白蛇传、八仙过海等等,还有1600个座位的「南中国海剧场」及园中最高处名为「四季」的露天剧场。1990年10月重新开张的虎豹别墅,适合各种层次客人来旅游探险游乐。

圣淘沙是新加坡著名的旅游胜地,岛上主要康乐场所及展馆有:新加坡先驱人物蜡像馆,这是圣淘沙岛上最具特色的展览馆,亦是新加坡最著名的蜡像馆;十九世纪英国西罗梭炮台,它已有百年的历史,就在蜡像馆的同一位置;海事博物馆,世界昆虫馆,这是亚洲最大的昆虫馆之一,展出了4000多种包括蝴蝶,蛾类,甲虫类等标本及活虫,令人眼界大开;珊瑚馆,圣淘沙艺术中心,独木舟中心,高尔夫球场,音乐喷泉。

二、住新加坡半岛怡东酒店怎么坐地铁和玩

酒店距离克拉码头步行只要8分钟。

另外,酒店附近的景点:国家博物馆、鱼尾狮公园、新加坡总统府、财富之泉、新加坡集邮馆、土生华人博物馆、赞美广场、圣安德烈教堂。

三、“娘惹”与“巴巴家庭”是什么意思?

娘惹(或称土生华人/侨生)是指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伽(马六甲)、满者伯夷国和室利佛逝国(印尼和新加坡)一带的中国 明朝后裔。娘惹也包刮少数在唐 宋时期定居此地的唐人,但目前没有来源证明唐宋已有唐人定居此地,所以一般上娘惹都是指大明后裔。这些唐宋明后裔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马来人或其他非华人族群的影响。男性称为巴巴,女性称为娘惹。六十年代以前娘惹在马来西亚是土著身份(Bumiputra),但由于某些政党政治因素而被马来西亚政府归类为华人(也就是马来西亚华人),从此失去了土著身份。娘惹今天在马来西亚宪法上的身份和十九世纪后期来的“新客”无分别。

巴巴与娘惹

这些人,主要是在中国 明朝或以前移民到东南亚,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国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小部分是广东和客家籍,很多都与马来人混血。某些娘惹文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例如他们的中国传统婚礼。

娘惹人讲的语言称为娘惹话,并非单纯的福建话,在使用汉语语法的同时,依地区不同,参杂使用马来语与泰语词汇的比例也随之不同。

此外,娘惹亦特指一个自称并被称为“娘惹”的华人族群,也就是今日在马六甲以及马来西亚 独立前在槟城和新加坡的娘惹 华人讲马来语,他们也自称为“Peranakan”——马来语中“土生的人”,故“Cina Peranakan”即土生华人,这一词本用来识别“娘惹人”与“新客”——也就是从中国来的移民。

在19世纪的马来半岛,这样的分别很明显也很重要,“娘惹”是土生的,而“新客”是移民,两者的生活习惯和政治意识不太一样。虽然现在的马来西亚 华人大都是本地出生的,可是“Peranakan”一词已成为“娘惹人”的专用自称。

在今天的马来西亚,一位马来西亚华人娶了一位马来人为妻,他们的儿子也不是峇峇娘惹,是混血儿。峇峇娘惹可谓当世产生的特殊民族。(*特别注明: 马来西亚华人娶/嫁任何一位马来人就必定要改用阿拉伯姓名,例:某某 bin Abdullah 和皈依回教。)

----

巴巴娘惹是华巫混血的后代,他们身上必然有异于纯华人的习俗。在巴巴娘惹家庭中,讲的是一口流利的马来语,这是他们日常用语,不过也掺杂了一些福建方言,他们对普通华语一窍不通。特别是那些娘惹,平时的衣着打扮与马来女子无异,身穿沙龙或娘惹装(类似马来妇女装),口中喜爱咀嚼栳叶。在饮食习惯上,巴巴娘惹也有自成一统的“娘惹餐”,它兼有华人、马来人、印度族人以及以葡萄牙人为主的欧洲人的饮食特点,在烹饪方法和使用的餐具器皿方面都比较讲究,调料中自然少不了咖喱和辣椒,口味以酸辣为主,别具一格。要想品尝正宗的娘惹餐,就要到荷兰街的由昔日巴巴豪宅改建的餐馆去,那里从室内的布置陈设,到餐桌上的菜肴,都是最地道、纯正的娘惹餐饮食文化的精华。

目前巴巴与娘惹的人数不多,没有精确的统计,估计数目大约不到万人,据说荷兰街上也只剩下10余户人家了。 娘惹菜是居住在马六甲和槟城一带的早期中国华侨与当地马来人通婚后创造出的一套独特美食。娘惹菜融合了马来菜与中国菜的特点,以各种香料、香草、洋葱、大蒜和辣椒为主要原料。特色菜有暹罗米粉和香辣烤鱼饼。汤汁混以椰浆的“沙拉”配以酸辣汤汁的马来炒米粉,都是常见的娘惹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