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

日期: 栏目:风景区 浏览:0 评论:0

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

位于云南省西南端的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

西双版纳是傣族之乡,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充满东南亚风情的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

西双版纳如今已成为交通便利的旅游热点,境内佛寺、佛塔星罗棋布,曼飞龙白塔是西双版纳佛塔的典范,极富东南亚情调;景真八角亭亦是西双版纳有名的佛教建筑,酷似傣家竹楼;其他如曼阁佛寺等历史悠久,是小乘佛教有名的会所,香火极盛。

来到版纳,你会被一种莫名的震撼所俘获,版纳神秘的雨林、婀娜的傣家风情,还有那掩映在凤尾竹下的庄严佛塔、佛寺,让人不能忘怀。

版纳的原野隔绝了中原文化的教化,与泰国、缅甸等东南亚诸国却近在咫尺,于是小乘佛教随风潜入,版纳境内,人人都是俗家子弟,(男子少年之前都必须剃度侍佛,成年后还俗)。佛塔寺庙与傣家竹楼、翠竹古木交相掩映,一派神圣景象。

版纳佛风有别中原而酷似东南亚,又融入傣族人的文化风格,从寺庙建筑可见一斑。飞龙白塔是版纳佛塔的典范,圆形尖顶,塔身如玉,塔尖金黄,到过曼谷的人们可似曾相识?景真八角亭亦是版纳有名的佛教建筑,基座高筑,锥型屋檐,又酷似傣家竹楼。

版纳人笃信佛教又不拘泥细节,因此,版纳的寺庙并没有很多清规戒律,对佛的信仰更体现在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之中,真正是时时有佛,处处是佛。

景区:

野象谷

曼飞龙佛塔

橄榄坝

独树成林

热带植物园

曼典瀑布

打洛江风光

春欢公园

易武古镇

周总理纪念碑

孔雀湖

水井塔

茶树王

曼斗民俗活动村

泼水节观礼台

曼飞龙水库

空中走廊

白象湖

勐养象形树

民族风情园

曼景兰旅游一条街

允景洪

曼阁佛寺

景真八角亭

澜沧江风光

茶马古道风景区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漫湾——哀劳山风景区

沧源佤山

沧源崖画

广允缅寺

基诺山

景谷勐卧佛寺双塔

沧源岩画距今有多少年?

沧源崖画位于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自1965年发现以来,先后经过数次调查,共发现岩画点10处。岩画分布区内,山峦起伏,森林茂密。作画的崖面一般较平滑,崖前往往有一块小平台,崖壁内凹,形成岩厦,可以避免雨水的冲刷。

在沧源的10个岩画点,共发现有图形1000多个。其中最多的是人物图像,有头饰羽毛、穗状物的,有头饰兽角、兽尾的,耳饰和腰饰也很丰富。其次是动物,有牛、猴、猪、大象等。此外,还有树木、道路、房屋、村落、岩洞、太阳、手印和一些表意符号等。图形一般较小,就人物而言,大者身高不过20--30厘米,小者不足5厘米。

崖画的内容丰富,表现出当时人们各种各样的生产和生活的场面。描写狩猎的,多数是持弓而射,也有长兵器刺杀,或追逐围猎的,还有持叉猎蟒和设栅捉猴的画面。有的猎人身边有狗相随,说明当时狗已被驯养。牛的图像最多,有牛群成行或颈上套着绳索被拖拉的图形,大约是放牧的场面。

描写采集的,有摘取树上的果实,或举手可得,或树倒后遍地布满球形果实,人在拾取,鸟在啄食。

描写舞蹈的,最明显的画面是在第七地点,为五人的圆圈舞。此外还有手持牛角的围猎舞,和手持盾牌的战争舞等等。

第七地点有一幅直接表现战争的画面,人群之中有持弩而射,也有人倒地而死的。第二地点有一幅间接表现战争的村落图,描写凯旋归来,返回村落的情景,大约是记

值得注意的还有房屋的图像。从崖画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有了固定的住宅∶一种是架在树木上的房屋,即所谓巢居式;另一种是架在地面木桩上的房屋,即所谓干栏

值得注意的还有房屋的图像。从崖画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有了固定的住宅∶一种是架在树木上的房屋,即所谓巢居式;另一种是架在地面木桩上的房屋,即所谓干栏式。在第二地点村落图中可以看到由干栏式房屋组成的村落,有一定的格局,小房子布置在四周,中间则是大房子,这种格局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组织有关。

崖画的制作,画面全部呈红色,颜料取样化验,证明内含较多的铁质,可见崖画是用赤铁矿粉所绘。色彩稳定,经久不变,据分析,以牛血为调合料的可能性最大。多数图形大约是用手指蘸着颜料绘制的,其中某些较大的图形,也可能使用过羽毛或其它工具。

在造型处理上,画面的人物和动物都很注意抓基本形。如画野兽,则着重描绘角、耳、尾等富有特征性的部位,使人容易辨认出各种动物的属性。画人物,大都属于圆头形,面部略去五官,身体部分除少数注意表现人体的曲线外,绝大多数照例是勾画成简单的三角形,唯有四肢变化较多,通过双臂双脚的动作安排,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来∶或站立,或行走,或狩猎,或舞蹈,如此等等。

崖画的形象塑造,严守正面律,采用垂直投影的画法。无论动物或人物,都是遍体平涂,只有少数图形仅具轮廓,未用颜色填满。这种未用颜色填满的人物图形,可能是未完成的作品,也可能是为了表现其特殊的身份。

通过对沧源崖画的图形和符号的分析研究,使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地区远古时代的历史情况∶当时人们已有了定居生活,用木桩建造房屋,饲养牛群,种植谷类。崖画还提供了某些细节,如粮食的脱粒,狩猎的方法,战争的武器,祭祀的仪式等等。或许,当时的社会已有了某种“政府”形式的组织。根据崖画反映的内容,对照文献资料与碳__14测试,崖画的年代约距今三千年左右。